惜诵
晚归的飞鸟拍打翅膀,催促着黄昏的到来。
落日被榨干最后一缕微光,便沉入山间的深渊。
清冷的风,搅动着破碎的风景。
面对一场潦草的雨,我把单薄的稿纸举在头顶。
那些黑色的墨迹从我身体里流出,曾在笔下短暂成形,
又在此刻,随着雨水流入江中。
江中有淤泥,淤泥之下藏了匕首。
河道两旁,也种满了谗言和淤泥。
发光的鱼刺,卡住了一个时代的嗓音。
占卜的厉神说我,“有志极而无旁”。
我于是捣碎木兰和蕙草,种下一个季节的江离与菊花。
在无人问津的夜晚,一个人逆流而上。
涉江
深秋的早晨立在江边,寒风灌满衣袖。
难以名状的冰冷浸入骨髓,
抽走了全身残存的温暖。
不断地忍不住转头,想把记忆尽可能完整的封存。
故都在雾中显得不真实,它显得宁静、祥和,
像画师用润过的狼毫,轻轻描出的山水。
泅渡。水流太急,骨骼太瘦。
江水的旋涡将我置身于巨大的迷宫。
我躲在鱼腹里感到安全和惬意。
在草木杂生的森林,鸾鸟与凤凰,
燕雀与乌鹊,都急匆匆地在空中忙碌着。
而我落荒而逃。
哀郢
故国把鱼线,投进我身体里的江水。
没有鱼饵,笔直的铁针
在月光下反射出清冷的光芒。
愿者上钩。我是那尾自愿受苦的鱼。
面对破败的城墙,我捣碎体内的鱼胆,
泼洒为一条江水的诗篇。
后来,类似一枚石子坠入墙上悬挂的地图,
我跟随着不规则的涟漪,在大地上漂泊无依。
失去故乡的人,在每个夜晚都会失声痛哭。
我听说狐狸临死前,会将头颅
朝向出生的山丘。我已想好,
葬于湘江,心必向楚。
抽思
梦里嵌着梦,像剥不尽愁思的蚕茧。
漫长的夜晚里,现实和想象纠缠不清。
相约黄昏为期,却迟迟等不到天亮。
空心的月,挂在稀疏的树枝上
低垂的云堆在心口,酝酿着
膨胀的雨意。
江边的灯在风中摇摇欲坠。跳动的,
是偶尔点燃的幻想和期待,
抑或是闪烁其词的敷衍之词?
一只南方飞来的鸟,停留在汉水之北。
这时夜更深了。而我既不想驻足于此,
也不愿再飞往远方。
怀沙
“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史记·屈原列传》
初夏,烈日像殿堂上暴躁的君王。
决堤的阳光凶猛而来,江水滔滔,
像无数片被打碎的镜子。
镜中人,自然也是被打碎的。
我想起我出生的山丘,已经长满了杂草。
孤独的心,被围困在荆棘和陷阱之中。
草木莽莽。我也曾有许多美好的希冀,
它们曾是一盏盏给我方向和温暖的灯火,
却又在狂风暴雨中化作黑夜里的一缕白烟。
“死不可让”, 我蓬头垢面,
披散着长发。到了日落黄昏的时候,
我怀抱一块石头,比楚国还更重一些。
思美人
一枚清冷的月,高悬在青瓦之上。
它清冷、淡薄,拒绝一切,
永远都可望而不可即。
我赶着一匹瘦马,在路口久久凝望。
想要把思念托付给鸿鸟,它在低垂的枯枝上,
拍拍翅膀,就径自飞往远方。
我怀揣着一身香草,毕生都在追逐
一束照亮我的光。走过了汉水之滨,
走过了日落黄昏,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当一滴水珠汇入这大江中,是否会有像我一样的,
心之所向是天空,但却要被这世俗,
裹挟向布满泥沙的地方。
惜往日
有时候回忆就像带刺的美玉,
远远看的时候只觉得珍贵,待要细细品味,
却是突如其来的痛楚。
尤其当这份回忆,成为了赖以为生的信仰。
像吸食鸦片一样,即便知道百害而无一利,
却不得不凭借那份虚假的幻象支撑生活。
当我看向湘水的深处,回忆像旋涡,
又像底下的淤泥,让我越陷越深。
冰冷的江水在我体内荡涤,并泛起光。
这仅存的光亮在风中抖动着。在这个季节,
艾草的香味混杂于潮湿的空气。一尾尾莽撞的鱼,
就要随着历史顺流而下。
橘颂
楚国多橘,这样的人却很少。
初夏,生命的轨迹在淡绿的叶片上放肆生长。
纯白的花,在风中显得更加洁净。
——这总让我想起各种颜色的人。
在庙堂之上,在江湖之中,
他们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
光鲜的橘皮背后,是更加鲜嫩的瓤囊。
而藏着面具背后的,却是看不清的,
环伺的虎狼和假笑的妖魔。
传说天上的漩枢星散落人间,变成了人间的橘。
而当我站在这葱茏的树下,
只感到了背后充满寒气的深渊。
悲回风
到了秋天,人间的笔墨开始褪色。
蕙草在风中摇落,江水的回声断断续续,
串成几行悲伤的诗句。
梦里的山川连着火,火连着故国。
稀疏的头发和胡须下,埋藏了多年的雪。
一把锈蚀的枷锁,将我困在漫漫长夜。
提着灯笼跛行在江边,是寂寥,也是愤慨。
更多的,却是无尽的愧怍。当我纵身一跃,
就像走着走着的时候,突然醒来。
水是善的,温柔的,包容一切的,
而石是硬的,粗糙的,心事淡泊的。
我推开历史的城门,走进了鱼腹之中。
作者:童作焉